「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吧,
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魯迅《朝花夕拾》
本文搭配的歌是王菲的百年孤寂,許哲珮的演唱
吃完美好的海底撈後,回家又跟青年閒聊了一會。
聊天內容大概就是分享今天去哪玩與彼此的來歷,閒聊完後洗洗睡了。
今天很不幸的我又被名字唬了。
魯迅公園感覺就亂文青一把的,於是決定今天去這裡了!
住宿樓下的好吃包子買兩顆與青年提供的可樂喝幾口作為早餐。
帶瓶水就走去地鐵站了。
從地鐵站出來,走到疑似可以進去的入口。
進去後我揉了揉眼睛,
這是旋轉木馬嗎?
我倉皇驚恐,我是不是走錯棚了?
路痴如我,是不是迷路了?
(後來才知道那裏就是魯迅公園的一部分)
竟然到了疑似兒童樂園,那就當個小孩吧。
雖然可能也不是那樣的年紀,甚至不確定今日是否營業中?
且讓靜止的木馬,讓自己回到那個曾經屬於樂園的歡樂時光吧!
也是很久沒有去樂園了呢!
當發現樂園疑似沒有營業時,
索然無味的我決定找尋離開的出口。
再往前走幾步,是一個以前自來水的供水處。
也意外的發現一個別有洞天的小風景,覺得有趣。
於是就在園裡繼續遊走……
有人拐彎遇見一抹綺麗風景,
我拐彎遇見的不是風景,是一群自娛娛人的大爺和大媽。
娛樂不是那在中國廣負盛名的廣場舞,
是拿出一件件國樂器,
由一個大媽開始引吭唱起戲曲或是小調。
在那個當下我差點要揉眼睛確認自己是否眼花,
是一種沒來由地穿越嗎?
但看著他們的穿著,我應該沒有穿越……
只是一陣巧遇雅致的幾分鐘。
旅行最為有趣的或許是那些不經意遇見的日常。
唱小曲的大媽是其一,
而除了這個我還遇見了寫水毛筆的大爺。
想起自己小時候學不久的書法,
又是一陣莞爾……
老先生的書法寫得很好看,
當然我是不懂何謂好的書法,純粹個人覺得好看而已。
有對比才有傷害,
老先生不知有意或是無意的請路人寫幾個字?
也就襯得自己的字多麼不雅,而老大爺的字是多麼的美麗。
天氣隨著中午漸漸熱了
在路上買個麵包做午餐就搭地鐵前往下個目的地了。
「春日負暄,我坐在園中靠椅上,
品茗閱報,有百花相伴,
暫且貪享人間瞬息繁華。
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
總看見園中西隅,
剩下的那兩棵意大利柏樹中間,
露出一塊愣愣的空白來。
缺口當中,映著湛湛青空,悠悠白雲,
那是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
-白先勇《樹猶如此》
從地鐵站出來後,往多倫路走去。
若要說這裡和魯迅公園有什麼連結的話,
就是魯迅住過這裡吧!
是說多倫路為什麼名為多倫路呢?
因為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時,以內蒙古多倫縣取名多倫路。
(上海有很多中國地區路名……)
在還沒踏進去之前,
我以為這裡應該是一個像台灣老街一樣。
一排的房子一排的商店,
然後一群一群的遊客熙來攘往。
我錯了這裡除了歷史建築外,
也有不少民宅。
奇特處是歷史建築看起來好像還有人在住或有在使用的痕跡。
而由於這樣的緣故很多房子都無法參觀……
走進多倫路後第一個房子是孔公館。
也就是民國三宋之一的夫君孔祥熙的公館。
多倫路的建築很多是中國早期民族資本家發達後建造的別墅,後又被時代的風雲人物占據。
而孔公館的建築是伊斯蘭風格個人很喜歡。
是一棟會很渴望進去一探當年景象的別墅或豪宅。
沒有圍欄矮牆有點霸氣的站在多倫路頭(也可能是路尾)。
當然現在有人居住,或許裡面已經變了許多……
但我好喜歡它那圓型的外觀和深淺不一的磁磚。
再往前走一段路是白公館,
白公館是白崇禧的房子。
當然白崇禧的房子不只這一棟(上海有另一個白公館),現在門口掛著軍醫院的牌子。
值得一提的是據說白先勇老師曾經住在這裡過,
而這也是在開頭引用白先勇老師文字的原因。
除了那兩棟房子還有其他漂亮或有時代味道的房子映入眼簾,
算是一個蠻好拍照的地方。
除了富人的房子又豈能忘記曾在這裡停留過的左派作家呢?
多倫路層是以魯迅為代表的左翼知識分子最活躍的地區。
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都曾在此及附近地區創作。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中西合璧的教堂鴻德堂,造型有點有趣。
多倫路其實有點令人玩味,
一幢一幢美麗的富家大宅,
然而這裡拐個彎還有平民的弄堂。
富家宅院原本的主人來來去去大都不在了,
而弄堂裡卻依然曬著棉被與衣服,
很令人玩味的一個畫面。
時代高高舉起一個人或一個家族,
再毫不留情的砸碎。
「一切偉大功績,一切榮華富貴,
只能暫留,終歸滅跡。
所有歡笑,所有眼淚,
所有喜悅,所有痛苦,
到頭來全是虛空一片,
因為人生有限。
人生是虛無。一場夢。一個記憶。」
-白先勇《台北人》
將一些未放入的照片剪成兩部短片
歡迎欣賞~
[魯迅公園短片]
[多倫路短片]
[我的粉絲頁]
[交通資訊]
魯迅公園
地址:中國上海市虹口區魯迅公園四川北路2288號
交通方式: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或8號線虹口足球場站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交通方式:上海軌道交通三號線東寶興路站